
我的丈夫有個兒子
訪問:傅丹梅
淑儀與偉明正準備迎接他們的第一個小孩,淑儀現時懷孕32週,正在等待BB的來臨,她相信到時這個家將會很熱鬧。
與丈夫結婚一年,終於有自己的孩子,淑儀每天都在計算BB還有多少天便會來到,心情變得非常興奮。淑儀希望丈夫能花多些時間陪伴她,由於丈夫的生意需要經常飛往不同國家,非常忙碌,兩夫妻見面的時間非常少,丈夫與前妻離婚也是因為他工作太忙,沒有時間陪伴太太,最終太太因為太寂寞而有第三者而離婚收場。淑儀很擔心自己與丈夫的婚姻會重蹈覆轍,所以,情緒有時會有點低落。她知道媽媽的情緒會影響BB,所以盡量不去想,但有些事並不是不去想便不存在,最近兩個月情緒波動較大,丈夫知道後,已刻意抽多些時間陪伴她,尤其是一定會抽空陪她去母嬰健康院作產前檢查。
與前妻競爭
淑儀的丈夫與前妻育有一名現年讀中一的12歲兒子,名叫恩浩。離婚後,恩浩的撫養權歸前妻,丈夫每月支付贍養費供養母子二人。這些事情,淑儀在結婚前都是知道的,只是有時感到有點不甘心,為甚麼丈夫仍然對前妻那麼好及那麼聽話,一通電話,丈夫就好像失了魂般,對前妻的要求言聽計從,她有時也會向丈夫投訴,但丈夫覺得她太小器,太斤斤計較,更幫前妻說好話,令淑儀更氣憤。有時丈夫的前妻會突然致電丈夫,要求會面處理一些恩浩的事情,其實,很多事情在電話裡處理便可以了,根本沒有需要見面,淑儀覺得前妻是在利用恩浩,作為見丈夫及向丈夫索取金錢的藉口。淑儀心裡有時會感到很不舒服,她不但要和丈夫的工作爭優先次序,還要與他的前妻爭寵,這是她在婚前沒有預計過的。尤其是,當丈夫與前妻一起參加繼子的學校活動,如親子運動會時,淑儀心裡便會感到很不是味兒,彷彿他們才是一家人,自己是局外人。她感到丈夫並沒有100%愛她,他將一部份的愛給了前妻及兒子,將來自己的孩子出世後,會否進一步分薄丈夫對自己的愛?
婚後生活與當初的期望有很大落差,丈夫確實對自己很好,只是,他對前妻也很好,與前妻的關係也很密切,有時她也會感到酸溜溜的,明明知道他們之間沒有甚麼,看見他們在一起卻總有少少不是味兒的感覺。也許,這就是女性的妒忌心,尤其是當丈夫為前妻慶祝生日時,她心裡總有點兒戚戚然。有一次,明明與丈夫約好去酒店吃下午茶,就因為前妻一個電話,丈夫便拋下她,立即去見前妻。淑儀感到很不是味兒,覺得自己好像是第三者,與人分享丈夫,雖然知道丈夫與前妻之間沒有感情,但總是有種酸溜溜的感覺。丈夫知道淑儀的感受時,每次都會安慰她,叫她不要多心,要信任他,明白他與前妻會面及給予贍養費,只是擔起作為父親的責任。淑儀也知道丈夫對自己很好,也很負責任,將他的全部財產與她分享,除了工作以外,大部份時間都是在照顧這個家。淑儀只是未能接受前妻一個電話就將丈夫從身邊帶走,覺得丈夫好像不只是屬於自己,還屬於另一人及另一個家庭,丈夫好像有兩個家。
作為繼母的難處
作為孩子的繼母,淑儀有時很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,會否過多或過少,丈夫也叫她不要理太多繼子恩浩的事。淑儀覺得繼子比一般同齡的男孩瘦及矮小,擔心他的健康,且聽繼子說很多時,媽媽都沒有煮飯,會給他錢放學後自己買東西吃,或買快餐外賣回家吃。淑儀認為這些食物影響恩浩的健康,覺得丈夫的前妻沒有好好照顧繼子,丈夫不應給予她那麼多的贍養費,每月50,000多元。另一件事亦令淑儀非常氣憤,丈夫的前妻去年已再婚,且生下現已一歲的兒子,淑儀覺得在法律上,丈夫已沒有責任繼續給予那麼多贍養費,覺得這樣對丈夫不公平。但丈夫覺得贍養費主要是用在兒子身上,自己有能力給多些,可以令兒子的生活好些,以及讓他參加一些補習班及興趣班,使兒子的學業及興趣都可以有更好的發展。對於丈夫對給予贍養費的問題,淑儀雖然不接受,但也不想因為金錢而成為他們夫妻間的芥蒂,她相信一段時間後,或許待繼子到了18歲成年後,或他到外國升學後,丈夫便會覺得自己的責任完結。
繼母與生母於管教上的張力
除此之外,淑儀與丈夫的前妻在管教繼子上亦有很大分歧。前妻覺得要給繼子最好的教育,將來要送他去外國讀書才有前途,因此,為繼子安排很多興趣班和補習班。繼子曾向淑儀表示過,每天都很疲累,沒有休息時間,不喜歡這樣的生活,但卻沒有辦法。淑儀因此向丈夫表達過,但丈夫及前妻覺得要有好成績,必須有所付出,要贏在起跑線,繼續為恩浩安排很多活動。由於繼子的撫養權歸前妻,很多決定都是由前妻做,丈夫有時也不便干涉太多,更何況是淑儀。她只感到無奈,想為繼子做點事也不能,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當中擔任著甚麼角色,以及應該怎樣做才合適。最後,淑儀將自己與繼子的關係定為朋友——一個可以分享自己想法的朋友,而不是媽媽、阿姨或長輩,她感到這個角色的張力沒有那麼大,反正自己可以做的也不多。
家庭角色定位
作為恩浩的繼母,淑儀很努力與繼子建立關係,外出吃飯也會盡量遷就繼子的喜好,去他喜歡的餐廳,吃他喜歡的食物。雖然她不喜歡生冷食物,但因為繼子喜歡壽司,她也盡量遷就,選一些有熱食的日式餐廳。雖然她已經盡量做一個好母親或照顧者的角色,但總覺得與繼子的關係不太親密,中間總好像有一幅無形的牆阻隔著他們,他對她總是客客氣氣的,並不像一家人。淑儀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有個哥哥愛錫,只是不知道可以怎樣做,又深怕繼子會擔心父親會分薄對他的愛,她會盡量令他有做哥哥的感覺,希望他不抗拒。淑儀現在仍在摸索作為繼母的角色,她想與繼子建立更親密的關係,以及幫助繼子作好即將做哥哥的心理準備。繼子似乎對自己的新角色也不太抗拒,淑儀也開始能以平常心面對這個家庭。邊學邊做的媽媽,不勉強,隨遇而安,信任的關係需要時間慢慢建立,經過一段時間互相摸索及適應,自然能找到一個大家都覺得舒服的位置、角色及相處模式。
對未來的期盼
淑儀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勉強的,只能順其自然,不論是丈夫與前妻的關係,抑或是自己與繼子的關係,欲速則不達,凡事都要有一個過程,尤其是涉及關係的事情,更要小心處理,避免出現不必要的誤解,導致關係破損。作為恩浩的繼母與及即將出生的孩子的生母,自己如何拿捏得好彼此的關係及角色,是非常具挑戰的。淑儀希望將來他們能有親兄弟般的關係,即或不然,也希望能有像表兄弟般的關係,因為,淑儀始終覺得他們是一家人,大家都是親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