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齊來關心再婚家庭
徐林貴珍
資深家庭服務社工
曾專責「重組家庭」輔導服務
隨著離婚再婚的數字增加,再婚家庭漸漸成為香港的其中一種家庭模式。然而,它和一般核心家庭模式不同。一般初婚夫婦,經戀愛而結合,彼此適應後而生兒育女,親子關係血濃於水,家人的凝聚力及抗逆力都較強。但再婚家庭的夫婦可能雙方都是曾失去前婚的人,不易相信婚姻的恆固性。加上再婚家庭的成員是「湊合」而成,不是由血緣而來,彼此的關係可能自初期未能牢固至願意遷就、包容的地步。遇到要讓步,或無私的付出甚至犠牲等情況時,家庭成員往往便做不到。在各種張力下,家庭的凝聚力也變得薄弱,家庭破碎的壓力也愈大。
以下是一些再婚家庭常遇到的困難:
1. 再婚而又帶著兒女的人,常被認為是汲取著無兒女一方的資源。不被信任、不平等、疑慮等感覺會籠罩著家庭成員;
2. 離婚人士常被視為婚姻失敗者,也是難於相處的人;
3. 繼子女好像是包袱或寄人籬下的外人,姻親未必接受他們;
4. 有血緣關係的常被認為連成一線、抗衡其他家庭成員;
5. 管教的責任和方式常變成類似「單親」的家庭,家人關係仍分「彼此」;
6. 孩子的行為問題,常被誤以為是基於再婚家庭的關係;
7. 再婚媽媽常覺得繼父不體諒孩子;
8. 生活習慣方式、孩子的行為問題常成為衝突的源頭;
9. 與前婚的財政問題、親子關係甚或前配偶的關係仍困擾新婚夫婦;
10. 再婚家庭較少社交及參與外面的家庭活動。
以上的例子還未足以道盡再婚家庭的困難,可見再婚家庭的夫婦是很需要支援的。以下是一個再婚家庭的遭遇。
阿蓮是一位從內地來港的新移民。她與前夫在國內生了一個兒子,但她的婚姻在孩子三歲時結束了。阿蓮來港後,再認識了另一位離婚獨居男士,兩人來往約半年後便同居,其後阿蓮懷孕後便再婚,生了一個女兒。阿蓮的丈夫有一個思想保守的母親,她不太接受新移民及曾結婚的阿蓮,所以她的丈夫叫她隱瞞她有一個兒子在國內的事。但是,後來阿蓮因兒子缺乏照顧,而堅持要申請兒子來港生活。兒子來港時九歲,生活習慣及行為問題常惹丈夫生氣,阿蓮一方面很明白丈夫生氣的原因,但另一方面又很同情兒子。她常常覺得左右做人難,被各方面誤解時很難受,她也曾想到帶兒子離開,但又為了女兒而不想再次離婚。幸好,在社工的輔助下,阿蓮和丈夫明白到他們的「再婚家庭」的困難,他們願意以積極的態度努力去改善關係及管教孩子。經過約三年多的時間,阿蓮才看到了成果,他們的婚姻和親子關係才穩定及和諧起來。
阿蓮及社工回想起解決困難的最重要之處,是要讓家人明白這個家是一個「即成」的家,夫婦關係、親子關係卻不能一蹴即至。凝聚家庭的力量諸如「了解」、「信任」、「關心」、「愛護」等等,都需要時間以及夫婦共同以積極的心態去建立。成年人要多作良好溝通、不計較、多寬恕、多愛護,才能假以時日,叫這個新家庭穩定下來。要化解衝突或克服困難,當中是要學習很多相處的技巧和放下自我。
談起再婚家庭在成家時的信任問題,讓我想起另一個再婚家庭,也是透過社工的支援,克服了危機。
惠玲在離婚後,與現在的丈夫拍了三、四年拖才決定再婚。她直言當初決定結婚是為了與前夫所生的兒子,希望他有個完整的家。現任丈夫同樣離過婚,育有兩名女兒。大女在他們婚後搬走了,細女讀中學。惠玲和很多離婚再婚的人一樣,都有一個信念,以為只要大家好好溝通,就可以解決問題。但是,原來夫妻間的信任問題,絕非一廂情願,單靠溝通便能解決。
現任丈夫的細女很抗拒惠玲,起初完全不跟她說話,甚麼也透過爸爸轉達。她又不時挑起事端,說惠玲的兒子手腳不乾淨,偷了她的東西,擺明是想爸爸逼惠玲及她兒子走。惠玲的丈夫雖然不盡相信女兒,卻不敢令女兒不開心,只叫惠玲原諒女兒及管束她的兒子。惠玲只有「死忍」。直至參加了支援繼母的小組,社工輔導令她明白到繼女的心態:青少年在失去媽媽後,更擔心失去爸爸,繼母及她的兒子都是外來人,潛在的第三者來奪走她的爸爸。惠玲了解細女的不安,也明白建立信任是需要時間後,她決定以更多行動來令女兒相信,她不會奪走爸爸對女兒的愛。
惠玲亦接受社工的勸導,在關係未穩妥時,不會責備女兒,管教的任務只落在生父母身上。在一家人外出時,她會主動叫爸爸陪女兒行街談話,自己不會霸佔她爸爸而令女兒覺得被冷落。她煲了湯一定會留給女兒,也給女兒切水果。經過一段時間,惠玲覺得女兒雖然仍未和她建立了親密的關係,但已不會像從前每星期都挑事端。另外,再婚不久,惠玲丈夫因工傷失業,脾氣變得暴躁,動輒發脾氣。惠玲為了避免和他衝突,常到公園坐。透過社工的開解,她信任丈夫只是因為一時的逆境而心情變差,情況會好起來的。她在兒女面前仍充當橋樑的角色,幫助他們跟丈夫溝通,告訴他們要嘗試欣賞爸爸的優點,並讓兒子知道繼父有關心他和他的學業。惠玲也會刻意叫兒子讓爸爸在成績表上簽名,令丈夫覺得受尊重。逆境和不信任的日子維持了數年,有賴社工的分擔、鼓勵和幫助惠玲作多方面思考,她最終在困難中堅持忍耐。加上惠玲積極去愛的態度,令一家人的關係在風浪破碎中融洽起來,丈夫也變得主動,現在會叫全家人一起去飲茶。還有一次,丈夫知道兒子參加學校旅行,主動多給他幾十元作零用。惠玲為這些轉變感到歡欣,也深深體會大家的關係要有愛和信任,並且真的不能心急,實在需要時間和適當的方法才能培育出果子。
一般再婚家庭最容易在第二至第四年內解體。在這階段,再婚家庭的問題都已浮現,而再婚夫婦若不能解決問題,便很容易再次因困難而離異。所以希望再婚夫婦能積極使用再婚家庭的服務、加強支援,建立健康的再婚家庭。